关于我们

About us

同济大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RAIL)始于1990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方面研究的实验室之一。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不依赖磁导航的全自主智能移动机器人)、仿人机器人、无人驾驶(包括适合各类复杂场景的低速无人驾驶如物流车、巡航车、无人码头等技术)、基于视觉的缺陷检测、3D视觉抓取、视觉/激光/超声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实验室承担过包含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国际合作、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重点在内的系列科研项目,并与著名跨国公司(如三菱电机、西门子、安森美等)和国内工业界(如中车、上汽、华为、振华重工、弘讯科技、科博达等)保持长期的合作和交流的关系。获得过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在内的系列荣誉。仿人机器人连续8年获ROBOCUP标准组冠军,并于2018年获ROBOCUP世界杯季军。

陈启军
联系方式: qjchen@tongji.edu.cn
个人主页: http://rail.tongji.edu.cn

陈启军,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自动控制系,1990获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硕士学位,1999年获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博士学位。曾任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控制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曾作为客座教授在德国University of Hagen做客座研究(2002)、美国UC Berkeley访问学者(2008)、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访问学者(2010)、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2012)、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访问学者(2018)。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集成自动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日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中美NIH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各类省部级重点项目10余项。出版编著2本,专著1本,发表论文200多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次,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次。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

同济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3+
研究领域
14+
开发与应用
50+
科研人员

同济大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RAIL)始于1990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方面研究的实验室之一。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2D/3D视觉、仿人机器人等方向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

科学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
一、移动机器人自主智能控制器
应用场景:工业AGV、物流运输、无人驾驶、无人叉车、安防巡检、迎宾导览、家庭服务等
  GPS/IMU/视觉/激光/超声波多传感器融合
  • 适配主流激光雷达与伺服电机,适应各种车型

  • 支持扩展传感器,开放多种通信接口

   自主地图构建与定位(SLAM)
智能轨迹规划与动态避障
  • 核心SLAM算法与轨迹规划策略,适应动态复杂环境,定位精准,运动平稳,轨迹流畅

   多功能高速高精度跟踪控制
  • 高速高精度导航

  • 包含跟随、巡航、地图编辑、虚拟墙等功能

  • 友好人机界面及编程系统,方便二次开发

自动回桩充电
  • 大功率无线快充

  • 低电量自动回充

二、工业机器人高速高精度控制器
应用对象:工业六轴机器人、SCARA机器人、DELTA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应用场景:搬运、抓取、焊接、切割、打磨等
  多轴高速高精度控制、 动态轨迹规划与避障
  •  最多支持32轴运动控制,实现多机器人协作

  •  包含常见工业机器人运动模型和轨迹规划算法

  •  支持多种机器人结构,满足各行业机型定制

  •  智能安全防护

  模块化机器人功能包与工艺库
  •  内置多种常见功能包及工艺库

  •  支持多场景二次开发

  •  友好人机界面及编程系统,易于快速开发

视觉检测与视觉计算
  • 内置视觉检测系统

  • 视觉自动标定

拖动示教
  • 支持拖动示教

  • 低电量自动指令系统丰富,易用性强

三、2D/3D视觉
应用场景:表面缺陷检测、工件抓取、物料计数等
  高实时性高精度表面缺陷检测
  • 可实现0.1mm级多种形态表面缺陷的实时检测

  • 可迁移性强,可针对不同应用快速开发

  高实时性高精度物体姿态解算
  • 同时实现多种目标的位姿解算

  • 精度高、速度快、硬件成本低

 高实时性高精度目标抓取
  • 适应无纹理特征工件的识别与抓取

  • 适应多种工件散乱堆叠情况

  • 硬件成本低,抓取精度高,响应速度快

高速高精度目标分类与识别
高速高精度目标计数
  • 充分应用深度学习与图像处理技术

  • 在低成本硬件平台上实现高准确率识别与计数

开发与应用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自主巡检机器人

<
>

迎宾引导机器人

<
>

工业AGV

<
>

无人驾驶汽车

<
>

无人叉车

<
>

轨道标记机器人

<
>

低速物流车

<
>

工业六轴机器人

<
>

SCARA机器人

<
>

DELTA机器人

<
>

灵巧操作协作机器人

<
>

汽缸表面缺陷检测

<
>

复杂堆叠工件3D抓取

<
>

NAO机器人

<
>

Pepper机器人

<
>

开放式教育与研究机器人

<
>

人才招聘

recruitment
招收需求
具有控制、电气、通信、机械、计算机、数学以及物理等背景的理工科博士欢迎来询
薪资待遇
博士后在站期间,基本年薪不低于35万,职位有效期不限。 享受同济大学博士后的相关福利政策。
工作地点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 嘉定校区 智信馆。

最新资讯

Latest news
TJArk,意为“同济方舟”,承载了实验室的热情与理想。TJArk团队依托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由陈启军与刘成菊教授领衔,主要从事机器人相关方面的研究。TJArk团队采用教授引导和以老带新的模式确保团队的竞争力,形成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在竞赛方面取得了包括2018 年国际赛季军(中国队在该组别的历史最好成绩),中国赛足球组八连冠、服务组两连冠的优秀成绩。

                【师者风范,厚德载物】TJArk的主导师陈启军教授,在生活中和蔼可亲,在学术上一丝不苟,其为人师者的风范,厚德载物的人格,得到了广大学子的喜爱与尊敬。他拥有着高尚的人品与师德,经常关心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学习进度和生活状况,当学生遇见难题时,他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解决难题的思维,是深受同学们信赖的良师益友。在科研上,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地保持着高度自律,一丝不苟,以身作则,提倡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均衡发展。陈老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学术见解,如灯塔一般指引TJArk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不断前进与拼搏。


               【一丝不苟,言传身教】在学术研究上,陈老师一丝不苟,以身作则。为师三十载,陈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高度自律。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他总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学生难以短期内做到的,他都会亲自上阵,引导、启发学生解决难题。实验室里的同学们经常可以收到陈老师一大早就发来的邮件消息,告知同学们可以去办公室或实验室找他来解决问题。            

【重视实践,倡导创新】陈老师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均衡发展,提倡科研态度应当脚踏实地,同时他也鼓励学生们要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在学生刚加入实验室,第一次和陈老师畅聊的时候,陈老师会语重心长地教导学生不要过度拘泥于理论,身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多动手,脚踏实地的去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素养。在院长寄语中,陈老师提到:“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又充满魄力,有创新意识又敢于尝试,要勇敢地去闯,既然这是你们最好的时代,就不要错过。”陈启军老师对于TJArk团队的学生工作和学术活动怀有满腔热情,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出了许多贡献。他是时刻抱有立德树人情怀的优秀导师,是TJArk团队勇于创新屡创佳绩的坚实后盾。

【格物致知,深稽博考】TJArk团队在RoboCup中国公开赛标准平台组荣获8连冠,连续4年进入世界八强,于2018年取得了世界赛季军,是中国队在该组别的最好成绩,入选世界上最好的五支球队。

竞赛团队每年吸收10余名研究生和20余名本科生。竞赛团队每年均有培养出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并有多人荣获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追求卓越学生奖提名奖等荣誉。指导学生发表包括IEEE Trans.会刊长文、《自动化学报》、《中国科学》以及《机器人》等杂志论文30 余篇。所指导的研究生张彤在硕士期间发表一篇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长文、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长文,获2017 IEEE IROS 大会 RoboCup 最佳论文提名奖。指导学生士撰写发明专利30 余项。竞赛团队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竞赛团队毕业的学生特别受企业的欢迎和肯定。

【学以致用,慎思笃行】卓越人才四个字十分精炼的概括了我们团队的培养目标,它要求我们的培养方式在简单的知识传承、知识创造责任外,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创新锻炼,打通目前教学、实践和创新三者之间的障碍,使我们团队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具有出色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具备在未来承担起工程界领导者与变革者的能力。在此理念引领下,导师带领科研团队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打通从学生专业知识到创新平台的延伸线,实现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TJArk团队积极探索以机器人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的“本研博协同,教研融合”式人才培养实践,提出了“本研博协同,创新引领”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历经十余年,同济大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实践结果验证了这一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是控制理论与工程学科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的必备技能,相对于理论体系的稳定性,工程实践学科的具体需求和技术是多变的,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工程实践训练对人才创新培养的支持作用最大。但是,工程实践训练离不开环境和平台的支持,因此TJArk科研团队着力建设了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从简单认知到实际项目的多层次创新训练平台支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机器人创新平台从简单到复杂,涵盖硬件、软件、算法等各个方面。学生在机器人创新平台DIY各种机器人硬件,涵盖机械手、小型移动机器人、AGV、飞思卡尔智能小车、机器狗、仿人机器人等实体机器人。平台成为学生科研实验、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基地。

【团结尚和,同舟共济】团队管理制度规范健全,具备和谐融洽的师生互动和团队互动氛围。导师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对研究生在日常学习、科研、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和现实困难主动给予关心和帮助。注重团队文化建设,经常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强,团队成员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在团队管理上, 我们提出“本研博结合、梯队培养”,“创新引领、学术争先”,“思想指引、文化建设”,“动态考核,奖助全面”为核心的建设、管理与传承理念,主抓以学生为主体,教授为主导的培养模式。经过长时间探讨,逐步解决了团队学术上与理念上的传承问题,学术方向及其实用性先进性问题,学生内在动力与归属感问题,以及学生积极性与投入性问题等诸多极具现实意义的教学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践行着卓越人才培养的使命。在社会责任上,实践平台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承担校级、院级接待与表演任务。平台还承担了中国RoboCup及相关赛事的组织、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协助和组织了近7年RoboCup中国公开赛,在平台成员的引导和帮助下,中国机器人足球队伍数量由最初的6支已发展至目前的30余支。平台在RoboCup国际组委会中还承担技术委员职务,为机器人竞赛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做着同济人的贡献。2019年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为机器人足球队颁发了“杰出贡献奖”,这是对同济大学十五年来在中国机器人竞赛工作中的突出表现的认可和肯定。

创新引领,智造未来——走进“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之陈启军团队

2021-02-27
TJArk团队前往参加“科创迎新,未来擎济”学生科创展示活动

                11月20日,由同济大学新生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主办,新生院济勤学堂承办的“科创迎新,未来擎济”学生科创展示活动电信专场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瑞安楼一楼大厅顺利举办。本科生院院长、新生院院长黄一如老师,党委学研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徐迅老师,新生院副院长、本科生院副院长单烨老师,新生院党委副书记、党委学研工部副部长崔莹老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余有灵老师、张南华老师,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殷俊锋老师等校院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由新生院济勤学堂学工主管王凯文老师主持,由黄一如老师、余有灵老师和殷俊锋老师分别致辞。黄老师对电信学子已取得的科创成果表示充分肯定,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科创活动,在科创道路上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余老师感谢学校对电信学院创新工作的支持,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为各专业同学搭建学习交流和共进的平台。殷老师期待同济学子助力建设一流科创团队,期冀在创新创业的舞台上看到更多同济学子的身影。仪式最后,在场嘉宾齐心聚力,共同启动“科创之球”,拉开了本场展示活动的大幕。            

                本次活动采取沉浸互动式的展览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学们既可以选择在大厅观看四支实验室队伍的展品实物演示,也可以在指定时间到阶梯教室聆听学长学姐们的科创经验宣讲。TJArk团队作为参与本次活动的四个实验室团队之一,为同学们详细介绍和演示了足球机器人NAO和家庭服务机器人Pepper的各项功能,吸引了百余名老师和同学前来参观,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TJArk机器人团队在全场尤为瞩目,刚刚斩获全国八连冠的小机器人们还来不及休息,就在展示场地上为同学们带来趣味横生的表演。小机器人幕后“爸爸妈妈”们在科创之路上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一次又一次捧起了冠军的奖杯。TJArk团队的名字意味着“同济方舟”,承载着同济人独有的热情与理想,他们也将这份执着和坚持传播到活动现场的同学们心中。            

                在大厅展示环节中,活泼可爱的智能家庭机器人“小七”揽获了众人的芳心。它和新生院的志愿者们一起,在互动中指引同学们集齐现场展台的特色印章,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在享受集章的收获感与喜悦感的同时,对于同济学生科创团体的凝聚力、奋斗力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与认识。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在集体留影后,持续近5个小时的科创展示活动圆满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曾经强调,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参加活动的讲解者、志愿者和参观者收获满满,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将继续践行科技自主创新精神,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为建设充满生机的现代科技团体而努力奋斗!            

TJArk团队前往参加“科创迎新,未来擎济”学生科创展示活动

2020-11-22
八连冠 + 成功卫冕: 我院TJArk队豪取RoboCup世界杯中国赛双冠

                11月12日—11月15日,2020年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公开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由我院陈启军、刘成菊教授指导的同济大学TJArk队在足球机器人标准平台组零封所有对手,以绝对优势再次夺魁,完成了八连冠的创举;在家庭服务机器人标准平台组中第二次参赛,以压倒性的高分轻松卫冕夺冠。            

                在足球机器人标准平台组比赛中,TJArk以凌厉的进攻和完美的防守零封了所有对手:半决赛对阵郑州大学,上半场伊始便攻破了对方球门,导致对手最终选择弃权;决赛对阵武汉大学,凭借杰出的防守使对手甚至未能成功射门,并最终1:0取胜,实现了该赛事的八连冠。            

                在家庭服务机器人标准平台组比赛中,TJArk以总分1200分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的453分,以压倒性的优势卫冕冠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家庭服务机器人开放平台组一同进行的公开挑战赛中,队员们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弥补了硬件上的不足,与诸多高端机器人分庭抗礼,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明年7月, TJArk队还将前往法国波尔多,代表中国参加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国际赛。在中国赛中,队伍提升了经验和实力,也增强了意志力和凝聚力。希望在即将到来的国际赛中,TJArk能继续努力,高水平发挥,取得理想成绩,展现同济人的风采。            

八连冠 + 成功卫冕: 我院TJArk队豪取RoboCup世界杯中国赛双冠

2020-11-14
陈启军教授荣获同济大学2020年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奖项

                2020年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系列活动以“传道授业,怀恩济世”为主题,以弘扬尊师重教、尊重科学的治学精神;抒发热爱导师、热爱专业的真挚情感;传承自强不息、严谨治学的同济精神为目的,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号召,展示我校“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们的风采。本次活动在进行了一系列好导师事迹宣传基础上,开展了网络投票和线上评选环节,结合网络投票和线上展示两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最终评选出9名“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陈启军教授,198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自动控制系,1990年获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硕士学位,1999年获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博士学位。现为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曾作为客座教授在德国University of Hagen做客座研究(2002)、美国UC Berkeley访问学者(2008)、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访问学者(2010)、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2012)、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访问学者(2018)。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集成自动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日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中美NIH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各类省部级重点项目10余项。出版编著2本,专著1本,发表论文170多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次,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上海市曙光跟踪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机器人、无人驾驶、视觉计算、机器学习等方面研究。            

在教学工作上,陈老师幽默风趣,总是能用相对诙谐易懂的文字来为学生讲解出复杂的知识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他开设的课程《机器人控制与自助系统》,以及许多讲座,多年来深受学生好评,也吸引了大量其他学院、专业的同学前来旁听。陈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

在学术研究上,陈老师一丝不苟,以身作则,并且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均衡发展。陈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高度自律。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他就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学生一下子难以做到的,他都会亲自上阵,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在指导学生上,陈老师细致入微,为每一位学生从进入实验室到正式开始科研工作都进行了细致的引导。在每位同学进入实验室之初,导师就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分析了专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实验室的现状与愿景,了解了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对学习和科研方向的意愿,这样的沟通交流让同学们一进入实验室就奠定了对未来科研和学习的信心。            

陈启军教授荣获同济大学2020年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奖项

2020-06-08
我院自主研发的基于云的多机器人智能协作平台在第19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精彩亮相

                2017年11月7日至11日,第19届中国国际博览会在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工博会的展览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展商超过2500家,专业观众逾15万人次,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工业展览会。            

                由我院院长陈启军指导、多名学生自主研发的“基于云的多机器人智能协作平台”在此次展览中亮相。该平台创新性地使用了单台控制器同时操控多个机器人的控制方案,同时集成了2D和3D视觉算法,实现了高精度的机器人标定、运动,控制周期达到1毫秒,处于业界领先水平。该平台向大众展示了一个多机器人协作的智能生产过程,演示了3D随机分拣、样品图案识别、模拟雕刻、码垛等多种工艺流程,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赏。            

该平台的整套软件算法全由我院学生团队自主研发完成,涵盖了机器人运动控制、轨迹规划、多机协作、视觉检测等多个知识领域,对学科基础知识有极高的要求,研发的目标直接面向于实际的工业需求,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我院自主研发的基于云的多机器人智能协作平台在第19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精彩亮相

2017-11-07

校友

Alumni
博士
硕士
韩云
博士
2015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动作识别,人体骨架,决策树,Kinect,SVIT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基于深度相机Kinect的人体动作识别研究

唐春晖
博士
2015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矩形特征,目标检测,多目标跟踪,客流计数,梯度方向直方图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单目俯视的行人检测和跟踪

荣智林
博士
2016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轨道交通,永磁同步电机,基波电压,死区补偿,参数在线辨识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轨道交通车辆永磁同步牵引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尹晓川
博士
2018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示教学习,轨迹生成,单目视觉里程计,深度学习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机器人示教轨迹学习与生成

宗文豪
博士
2019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无人驾驶,计算机视觉,单目视觉SLAM,自动泊车,架构设计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面向“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驾驶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

杜明晓
博士
2020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区块链,联盟链,共识算法,分布式系统,拜占庭容错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联盟型区块链的共识算法及应用研究

王鹤霖
博士
2020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双足行走,脉冲混杂系统,混杂零动态,稳定性分析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双足机器人行走控制与稳定性研究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邓修齐
硕士
2021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NLP,广告/搜索算法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基于深度学习和激光SLAM的室内定位与地图构建

陈浩
硕士
2021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移动机器人SLAM技术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融合激光与视觉感知的室内机器人多维建图与动态定位技术研究

张雪
硕士
2021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自适应运动控制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基于模糊控制的机器人自适应运动控制研究与实验验证

唐亮
硕士
2021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开放、机器人轨迹规划及跟踪控制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机器人通用控制系统及规划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孙浩然
硕士
2021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机器人通用平台示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孙晓娴
硕士
2021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强化学习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复杂环境下基于强化学习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

周浩然
硕士
2021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视觉SLAM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仿人机器人自定位算法研究及实验验证

林立民
硕士
2020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轨迹规划,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示教学习,模板匹配,轨迹学习与生成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机器人轨迹的学习与生成方法研究

南浩
硕士
2020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自主导航,避障,强化学习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移动机器人复杂环境下路径规划与自主导航方法研究

魏鹏豪
硕士
2020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视觉里程计,激光SLAM,激光定位,路径规划,PID控制器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雍浩浩
硕士
2020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控制器、示教器、遗传算法、时间最优化、避障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多关节工业串联机器人轨迹规划研究及系统实现

周自强
硕士
2020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协作机器人,奇异规避,惯性参数辨识,拖动示教,柔顺控制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七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奇异规避及力控制研究与实现

曾志颖
硕士
2019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协作机器人,轨迹规划,动力学建模,碰撞检测,控制系统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七自由度协作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陈忠德
硕士
2019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控制器,参数辨识,单目视觉,绝对定位精度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机器人运动控制及参数辨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耿烷东
硕士
2019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协作机器人,轨迹规划,动力学建模,碰撞检测,控制系统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机器人轨迹学习与生成方法研究及实验验证

韩俊强
硕士
2019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Delta机器人,轨迹规划,参数曲线轨迹,控制系统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Delta机器人高速运动规划设计与实现

李代荣
硕士
2019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定位与建图,ORB特征,闭环检测,词袋模型,图优化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融合ORB闭环检测的激光SLAM研究与实现

徐沁澄
硕士
2019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六轴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器,运动学,轨迹规划,仿真示教器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工业串联六轴机器人的控制及其示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杨静
硕士
2019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双足机器人,仿生控制,步态调制,自适应行走控制,被动行走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基于仿生机理的双足机器人步态自适应调制方法研究

张芮溟
硕士
2019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移动机器人,室内动态环境,地图构建,自主定位与导航,定点巡航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移动机器人室内自主定位与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朱焱伟
硕士
2019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电梯系统,音视频系统,图像处理,行为分析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电梯轿厢双向音视频及行为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陈玺
硕士
2018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多机协同,CODESYS,集中控制,视觉集成,OPC技术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多类型工业机器人协同工作及远程监控

李勇奇
硕士
2018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RGB-D,目标检测,位姿估计,随机分拣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基于RGB-D图像的三维物体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王志峰
硕士
2018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六轴机器人, 控制器架构, 运动学, 轨迹规划, 示教器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工业串联六轴机器人的控制器系统设计与实现

夏力
硕士
2018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分层CPG,足式机器人,行走控制,环境适应性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基于分层CPG的足式机器人适应性行走控制

张彤
硕士
2018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仿人机器人,鲁棒行走,落脚点补偿,上身姿态控制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仿人机器人落脚点补偿算法设计及实验验证

韩新承
硕士
2017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绝对精度,运动学标定,单目视觉,分级测量模型,机器视觉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基于单目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标定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宁静
硕士
2017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仿人机器人,自平衡技巧,自碰撞避免,鲁棒行走控制,全身运动规划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自平衡技巧在仿人机器人实时运动规划中的研究应用

孙旭
硕士
2017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视觉,缺陷检测,机器学习,图像处理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产品识别与检测平台研究与实现

王继民
硕士
2017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控制器,运动学,云平台,Android示教器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机器人云控制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王悦
硕士
2017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视觉,场景识别,相关向量机,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场景识别

陈仲洋
硕士
2016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电梯,物联网,故障诊断,音视频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基于物联网的电梯故障诊断和双向音视频系统

高硕
硕士
2016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车辆检测,目标跟踪,Haar分类器,车灯检测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复杂工况下单目视觉车辆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马嘶鸣
硕士
2016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高速磁浮列车,实时仿真,定位测速,车载控制和诊断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基于5分区的高速磁浮交通车辆实时仿真系统研制与测试

王韩彬
硕士
2016届校友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视觉,交通环境感知,车辆识别,深度学习

博士毕业论文标题:基于机器视觉的交通环境感知技术与工具平台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人
陈启军
联系电话
18994472971(王老师)
联系邮箱
qjchen@tongji.edu.cn
联系地址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 嘉定校区 智信馆